close

  不以人為本當叫停
  沒有以人為本,就沒有城鎮化,更沒有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就是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全體居民共享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成果。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日前正式公佈。許多專家表示,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以人為本”讓城鎮化回歸到了人類發展的真正初衷,也是糾正當下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弊端的依據和原則,新型城鎮化不以人為本當叫停。
  去年年底召開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成都市委提出,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新型城鎮化,應當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健康城鎮化。要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城鎮化,把解決好“半市民化”問題作為2014年城鎮化的主要任務,統籌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的住房、就業、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使其“進得來、留得下”。
  對於新型城鎮化的看法和解讀非常多,其中以人為本被特別看重。它甚至被視為是新型城鎮化不偏離初衷的定海神針,是新型城鎮化成敗最核心的評價標準
  城鎮化不能是
  “城市讓生活更糟糕”
  新型城鎮化非以人為本應叫停,其背後正是要讓城鎮化不再官本位、權力本位,而是要回歸到民本位、人本位。事實上,回歸以人為本,也是在回歸民意,回歸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一段時間以來,新型城鎮化成為政府、學界、商界最熱門的話題。對新型城鎮化的看法和解讀非常多,其中以人為本被特別看重。它甚至被視為是新型城鎮化不偏離初衷的“定海神針”,是新型城鎮化成敗最核心的評價標準。這種城鎮建設理念的轉變,對中國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無疑意義重大。
  人進城不僅涉及居住問題,還涉及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其他各項市民權利等問題,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必然是個系統工程,包括硬件、軟件以及系統配套,同樣還包括身份轉化、銜接等諸多問題。以往的所謂城鎮化,更多是局限於城市建設,註重硬件,忽視軟件,註重外物的建設,而輕視人的真正需求。高樓大廈現代化景象的內里,卻是環境的惡化、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樂趣越來越少,幸福感越來越稀薄。
  新型城鎮化規劃不僅有興利的功能,同樣具有除弊的作用。而“以人為本”的理念兼具二者。過去國內很多地方城市化進程中積累了諸多問題。有專家總結稱,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推進城鎮建設;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的積累不僅偏離了以人為本的目的,甚至與此背道而馳。甚至有人改用上海世博會的宣傳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把過去一些地方的城鎮化稱之為“城市讓生活更糟糕”。
  新型城鎮化不僅要面對這些問題,而且要解決這些問題。有網民認為,過去,一些地方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主觀意志、權力意志強烈,有些城鎮化成了作秀,成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有些地方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追求GDP,不顧環境承受能力和居民的生命健康,讓地方的生態環境迅速惡化,不要命地透支自然、環境、土地資源,以求短期效益和個人升遷。這樣的城鎮化都不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而是以官為本的城鎮化,這樣的城鎮化不能要,必須停止。
  新型城鎮化非以人為本應叫停,其背後正是要讓城鎮化不再官本位、權力本位,而是要回歸到民本位、人本位。事實上,回歸以人為本,也是在回歸民意,回歸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透視以人為本———
  人們需要什麼?
  探訪成都保障性安居工程
  配套豐富
  停車容易
  還有綠地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新型城鎮化需要為衣食住行的真實需求服務。在住房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今天,保障性安居工程,被視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舉措之一。
  成都市成華區龍潭工業園公共租賃房項目位於航天路和華盛路的交界口,其斜對面是一片坡勢平緩的公共綠地。如此優越的地理區位,就有公共保障房項目。這背後,透露出成都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安居保障住房方面的思路轉變。
  保障房建在綠地旁
  3月23日,記者來到這處公租房小區,走進大門幾十米後,眼前一片開闊,綠地、樹木、彎曲的人行小道、簡潔雅緻的環形花台,讓庭院充滿生趣。小區內公共綠地外是一處廣場,一側有座乒乓球台,另一側有各種健身器材。帶孫兒在小區散步的於大媽說:“這些東西很實用,經常有人耍。”於大媽的兒子在龍潭工業園區一家機床廠工作,做技術工人,之前在不同的地方租過多次房子,大多在農村,條件比較差,這次是公司“安排”住在這裡,比以前好很多。就是周圍的商家還沒聚齊,買東西稍有不便。但她相信:等人多了,這些小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不求豪華只講匹配
  小區占地30餘畝,2011年開工建設,共有房源1115套,不帶傢具房源租金費用每月約7元/㎡,帶傢具約9元。申請對象都針對龍潭工業園的企業員工,自去年5月開始申請後,目前已有600多戶入住。與一些商品房項目追求外觀和華麗不同,公租房小區內的設計更註重實用和匹配。商品房住宅註重機動車停車場,而這一小區卻看重電瓶車停車場。在小區的四周,分佈了6個電瓶車集中停車場,利用率極高。小區中央綠地的小路旁有一處“自動售水機”,方便居民買飲用水。住在小區的王先生說,他辦了一張卡經常在這買水,“售水機和電瓶車車棚設計都很人性化。”
  不求豪華,只求匹配與實用,在這個小區隨處可見。不僅是小區庭院,房屋的內部設計處處考慮人的需求:潔白的牆壁,整齊的地磚,廁所和廚房一應俱全,甚至連晾衣竿、窗帘槽、廁所內的毛巾架都準備好了。
  為人的需求服務
  據工作人員介紹,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將有大批農村人口到城鎮工作和生活,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是落實以人為本的重要方面,要以人為本就是要深入他們的實際需求,從每個細節滿足他們,體貼他們。對很多剛剛進入城市的人來講,豪華除了浪費外,沒有任何意義,簡潔實用方便匹配才最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價廉物美,就是全心全意為人的需求服務”。這也是新城鎮建設中保障性住房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地方。
  2013年,成都全市共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2000套,全市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7621套。保障性住宅小區建設只是成都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面,但其能以人為本地推進,城鎮化的硬件建設方面就能充滿人情味。
  透視以人為本———
  政策如何人性化?
  探尋成都城鎮化工作思路
  農業轉移人口
  能夠進得來
  還要留得下
  成都提出,深入推進城鎮化建設,要科學佈局市域城鎮體系,引領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集約型的城鎮新體系。這其中,重點是要解決人的問題,通過統籌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的住房、就業、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使他們真正能夠“進得來、留得下”。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對相關人士進行了採訪。
  兩個重點:存量+增量
  成都市建委村鎮處處長杜鴻雁表示,成都以人為核心推進城鎮化,其中有兩個重點,一是存量二是增量。存量是很多農民工已在城裡工作和生活。據初步統計,成都城區外來人口已有300多萬。他們在戶籍、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享受更為均等的公共服務。在不同城區,成都市要通過階梯政策,解決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在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除了需要他們自身努力外,也需要社會化解決方案,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
  杜鴻雁說,增量這部分是指還會有農民陸續進城。這需要優化成都城鎮形態,市建委在城市佈局上有所考慮,初步有一個“17618”的設想:一個特大城市中心區,7個衛星城,6個區域中心城,10個小城市,80個特色鎮。通過這一佈局讓城市形態更為科學合理。其中包括重點發展特色小城鎮,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同時發展適合的產業,讓它們提高承載能力。這樣農民可就近城鎮化,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這樣也能緩解中心城區的壓力。
  兩個方面:硬件+軟件
  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局局長王鋒君稱,規劃建設天府新區成都片區過程中, 成都始終堅持走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職住平衡、功能複合、配套完善、綠色交通、佈局融合”,這是天府新區成都片區規劃提出的20個關鍵字;“一帶兩翼、一城六區 ”,產業用地和各類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用地將各占一半左右,城鎮建設用地約占總面積的40%,剩餘60%將是各類生態用地。這一比例無疑充分考慮了人的因素。
  優化的城市佈局和形態構建出成都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輪廓。成都城市佈局的考量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落地,讓人看到成都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硬件方面以人為本的用心。
  實際上在軟件的系統保障方面,成都走得更遠。2014年初,成都市人社局對外宣佈,圍繞就業、社會保障等各個環節推進14項改革任務,其中重點包括修訂成都市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辦法,完善城鄉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機制,探索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改革等。
  此前,成都還出台製度,勞動年齡段內的城鄉靈活就業勞動者,可在本人戶籍所在地或靈活就業所在地的區(市)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成都還取消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將全市戶籍人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一系列措施,讓成都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堅實地行駛在以人為本的軌道上,點點滴滴浸潤以人為本的理念。 本組稿件 成都商報記者  (原標題:新型城鎮化要向幸福出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u37iunj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